無錫興華地毯機:臺媒稱,人民幣升值、工資快速上漲,“中國制造”成本競爭壓力越來越大,尤其是紡織業,大多轉移工廠到東南亞等人力更便宜的地方,然而大陸也不愿輕易地將“紡織大國”名號拱手讓人,不少業者開始大規模投資作自動化。
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7日報道,日本貿易振興機構(JETRO)數據顯示,截至2016年,大陸每月人工費已突破400美元(約合2608元人民幣),是紡織業競爭對手越南的2倍、孟加拉國的4倍。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也可發現,大陸服裝出口額2015年達到1750億美元,占全球四成,但比2014年少了6%,同一時間,孟加拉國、越南和柬埔寨等國都在成長。
報道稱,不少紡織業轉進東南亞,然而也有臺商認為大陸仍是重心,因為當地有大量的消費市場、熟練的高效能員工,以及原料優勢。
從面料到成衣、再從研發到設計制造,一條龍式的紡織企業旭榮集團,強項是運動機能布料,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,大陸有原料優勢,可以作天然與人造纖維的“天人合一”研發。
愛仕沃瑪紡織廠長夏寶華也表示,他們做環保的丙綸PP布,透氣、防水,還能自然裂解,大陸也開始重視這種環保布料,所以反而要加產能來因應內需市場的訂單。
而大陸本土的服裝代工企業、晨風集團董事長尹國新認為,由于長期從事服裝代工,大陸產業鏈的熟練度,高效率、高質量優勢,反讓“中國制造”的綜合成本更低,且大陸仍是消費與原料大國,所以采購與銷售,物流成本比在國外低。
報道稱,為了不讓“中國制造”流失,大陸多家企業開始自動化。
像是晨風集團在江蘇常州的縫制工廠,每月可制造130萬件襯衫的生產線,較近加了“懸掛系統”,以感測器讓系統判定下一個工序交給哪位員工比較適合,效率預計可增加15%。
大陸較大羽絨服制造商波司登為了維持本土生產,也打算將目前自動化20%提高到50%,除了布料剪裁機和羽絨充填機自動化,物流分揀也將用機器人。